郁达夫,与浦江擦肩而过
转载
于 2014/01/27 09:09: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何海深
3160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众所周知,富阳人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其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近日,笔者翻阅了郁达夫的部分游记,发现郁达夫在《杭江小历纪程》、《浙东景物纪略》中,把浦江周边的风景区桐庐的桐君山、七里泷、严子陵钓台,诸暨五泄、西施殿,金华的北山、双龙洞、冰壶洞,义乌的风景,兰溪的兰荫山、洞源栖真寺走了一遍,写了个透。在记录这些山水如画的风景中,郁达夫几次提到浦江。或许正如“明嘉靖《浦江志略》谓县境‘四面皆山,无舟楫贯通之利’,浦阳、壶源两江仅部分可通竹筏”之故,郁达夫很可惜与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所称“天地秀绝之区”——浦江、明刘伯温有诗云:“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的仙华山擦肩而过。
1932年11月,正逢杭江铁路(杭州至江山)通车。该铁路局欲借名人效应诚邀郁达夫先生浙东一游,以解旅途缺乏指南之枯燥。郁达夫由于在杭枯住日久,也正想趁秋高气爽之际,出去换换空气,于是欣然应邀。游山玩水归来后,郁达夫心潮起伏,将山水情怀诉诸笔端,倾泻于纸上,于当年12月一气呵成《杭江小历纪程》、《浙东景物纪略》。这些文章地地道道地为浙江名胜做了一次广告宣传,大大提高了这些地方的知名度。
1932年11月10日,星期五,晴快。郁达夫游览诸暨五泄风景区之后,在游记中写道,“至如西龙潭——我们所去的地方,即五泄所在之处,名东龙潭——的更幽更险,第一泄上刘龙子庙前的自成一区,北上山巅,站在响铁岭岭头眺望富阳紫阆的疏散高朗,那又是锦上之花,弦外之音了,尤其是寺前去西龙潭的这一条到浦江的路上的风光,真是画也画不出来,写也写不尽言的。”根据郁达夫笔下文章所述,这里的寺前,不是我们所指的檀溪镇寺前村,是指五泄寺之前,即永安禅寺之前。而这里的浦江风光,现在也应是划给诸暨市的马剑、青山一带风景。
11月11日,星期六,晴朗如前。郁达夫参观了诸暨市苎萝村后,记下了如下文字:“苎萝山,系浣纱江上的一枝小山,溪水南折西去,直达浦江,东面隔江望金鸡山,对江可以谈话。”在这里,郁达夫提到了浦阳江,沿江可达我们的故乡浦江。古苎萝村,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家乡,我们是否也可这样说:“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家住浣江畔,常喝浦阳水。”不是说旅游缺的就是故事,缺少的就是名人效应吗,我们是否也可换成这么说:“喝了浦江水,长得如西施!”
而后,郁达夫又记载“玩苎萝山回来,十一点左右上杭江路客车,下午三点前,过义乌。车路两旁的青山沃野,美丽得不可以言喻,就是在义乌的一段,夕阳返照,红叶如花,农民驾黄牛在耕种的一种风情,也很有牧歌式的画意;倚窗呆望,拥鼻微吟,我就哼出了这样的二十八字:骆丞草檄气堂堂,杀敌宗爷更激昂,别有风怀忘不得,夕阳红树照乌伤。”虽然,1931年,杭江铁路路过县东设郑家坞站,1932年7月,原浦钟公路也已通车,但当时的郑家坞站太小,而又未以浦江站命名,让有着独特风格的郁达夫也忽略不计浦江了。但不管怎样,“车路两旁的青山沃野,美丽得不可以言喻”一句,郑家坞一带的景色已在作者的笔端了。
郁达夫又在《桐君山的再到》提到:“隔岸的高山,就是孙伯符的祖墓所在,地属富阳、浦江交界处的天子岗头。”然而这里的浦江,按笔者理解也应是现在诸暨市的马剑一带。
如今,各地纷纷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当地风景,永康方岩等风景名胜有今天,郁达夫功不可没!浙江名胜风景与他的游记也将世世代代相映生辉。然而郁达夫,却与浦江擦肩而过!没留下一篇专门记载浦江风景的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