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徐仁楷轶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徐仁楷轶事

转载 2014/01/27 09:17: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徐成校 357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徐仁楷,一个很儒雅的名字,也确实是一个很儒雅的人。他是我祖父的堂兄,原治平乡人,生于清朝末年,虽家境窘迫,但曾就读于湖山学堂(为邑人张狮岩捐建,建于湖山桥建成之后,约1906年前后),精通文学,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是对《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烂熟于胸,特别是对《三国演义》的研究,乡里读书人中,无人能出其右。
  仁楷生性潇洒,与世无争。他一生之中,只钟爱三样东西:老酒、小说、书法。三样之中,以酒为甚,终日酒不离口,人称“酒壶”。只要有酒喝,他便是开心的;没酒喝,他便寄情于小说与书法。因为他《三国演义》看得透,语言表达能力又好,因此善于讲传(即说书),也正因为他传讲得好,也有人尊称他为“楷叔”。
  关于他看《三国演义》的投入程度,在我们小时候,与他同辈的老人们这样讲给我们听:
  漆黑的夜晚,夜深人静。只见一间竖着马头墙的堂屋楼上,还有一点微弱的烛光,仁楷披着衣服,梳着长辫的头凑在颤颤巍巍的烛火下,捧着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四个隶书字:三国演义。这个时候,没有人能惊扰到他,除非天塌地陷。
  乡下没有更夫、家里也没有时钟,只能靠雄鸡的鸣叫来推测大约是什么时辰。“喔……喔……喔……”,雄鸡第一次鸣叫,仁楷的母亲从睡梦中醒来,迷糊的双眼感觉到了火红色的烛光,她知道,仁楷还没有睡。
  “楷,好睡了呀!”
  “呃……儿!”(浦江话,表示应允)
  仁楷嘴巴上说“呃”,心里哪里愿意把那本书放下来呢?或许,他正好看到前一回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或许他正在构思,罗贯中在书中所写的,他明天如何生动地讲给弟弟妹妹、叔叔伯伯、邻里乡亲们听?于是,继续看。
  “喔……喔……”,雄鸡第二次鸣叫,仁楷的母亲又一觉睡醒了,迷糊的双眼仍然感觉到了火红色的烛光,她知道,仁楷还是没有睡。
  “楷,好睡了呀!”
  “呃……儿!”
  这一个“呃”字,在平时是对母亲的尊敬,可是当仁楷在看书的时候,这个“呃”字只是作为一个应付性的语音标记了。
  直到雄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鸣叫,天都已经亮了,那微弱的烛光还没有灭。母亲起床了,问仁楷:“你昨晚没有睡过?蜡烛可惜不可惜呀?”仁楷笑笑:“书太精彩了,放不下。”
  就这样,仁楷成了《三国演义》研究专家。据我的猜测,他应该比易中天讲得好,因为在通讯媒介极不发达的当时,他就已经有一大批粉丝了,并且声名远播。他赶集回来、干活回来,邻近村庄只要有人看到他,都会说:“楷叔,坐一会儿,来讲一出《三国》,过过瘾。”他也便乐滋滋地坐下来,只要一碗老酒,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别人崇拜他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有一个村庄的两位略读过书的人,为《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细节描写争论不休,争论到最后,不是去翻找原著,而是去找楷叔评定。最后,楷叔作了评定,并翻出原著给他们看。他们俩人连同围观的人都啧啧称赞:“楷叔,了不起。”
  仁楷总喜欢在夏日的夜晚,在自家台门口放一张书桌,提一壶老酒,拿一块惊堂木,“啪”的一声便开讲。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仁楷的激情慷慨,帮多少人度过了那一个个闷热的、饱受蚊虫叮咬的、漫长的夏夜啊,他比今天的微博、微信还要受欢迎。也正是受仁楷的熏陶,他的弟弟妹妹们听浦江乱弹、看婺剧的时候,只要是关于三国的戏、水浒的戏、杨家将的戏、岳飞的戏,还没开始看就知道剧情发展了,因此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更通透,对于戏剧人物的理解更深刻。这一种基因也遗传到了我的身上,似乎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其实,仁楷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人生经历如弯弯曲曲的流水。湖山学堂毕业后,也算当时的才子了,他的同学之中后来有官至国民党要员的,据说在各行各业也都有一批很不错的人才。而他,似乎总是时运不济,他一生的生活是拮据和窘困的。
  我们村是斗笠村,祖上以做斗笠为生,做好的斗笠贩卖于浦江和义乌各地,也算是一笔可以维持生计的收入了。做斗笠需要去山里购买竹子,仁楷做的事情,主要就是买竹子、撑竹筏。过一段时间,他要到浦江西门外的山里去买竹,买好竹,在竹筏上装载好,顺着浦阳江从西向东,一路顺风到我们村附近的大溪滩,把竹子卸下,再走路把竹子扛到家里,这算他全部的工作。他因为撑竹筏,手里总是拿着一根竹篙,有村里人认为他怀才不遇,戏说:“楷叔,你的这支笔拿错了。”意思是说,你一个读书人,不应该撑篙,而要拿毛笔,去著书立说,去为往圣继绝学,去为万世开太平。可是,楷哥并不为名利所累,他只要有酒喝就行,有小说看就好。
  仁楷一生没有留下什么家业,他离开人世有多少年了,我也不太清楚。他没有给他的后代留下什么,现在唯一看到他所留下的,就是那支他拿错了的笔——竹篙。这支竹篙现在被他的后人当作晾衣杆来用,我每每看到这支竹篙,就会想起关于他的故事,在我的心中,我是很钦佩这位不务正业的读书人的。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