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浦江:百年书画兴盛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苑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浦江:百年书画兴盛地

转载 在线管家2014/11/27 14:12:2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金华日报 6417 阅读 0 评论 10 点赞
一个人口仅38万的小县,却在宋代以后涌现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书画艺术家255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奇观。

      北宋于正封、元代柳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东渡后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的东皋兴俦(心越),以及近代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郑祖纬,现代的方增先、吴山明、张岳健等书画名家,他们都出生在“中国书画之乡”浦江。

      11月28日至12月4日,浦江县将举办第七届中国书画节。书画节期间将举行“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书画展销周、名家书画拍卖会及方增先、吴山明等名家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举办书画节,通过书画文化交流、书画产品展销和文化学术研讨,在搭建平台、扩大交流的同时,也让浦江书画的名气越来越大。

a

浦江书画源远流长

      浦江秀丽山川和纯朴民风孕育了众多文学之士,尤以书画家为盛。

      宋、元、明、清,见诸文字记载的书画人物就有51人。北宋时,于正封曾书《左溪山碑》,笔势雄迈,可比颜真卿。元代柳贯善楷法,《三希堂法帖》收有他的手迹。明代首推宋濂祖孙三人。宋濂的“书画同源”理论为众所推崇。宋濂小楷端正,草书龙飞凤舞,被称为明代“草圣”。宋濂次子宋璲为明初著名书法家,颇得朱元璋赏识。史料记载:“太祖曾以蟠桃核半片,命宋濂作记,璲书之,称为‘双绝’,藏于内库。”宋璲篆书、真草曾得危素传授,篆书以李斯为宗,大篆纯熟姿媚,小篆之工为明代第一,如今故宫博物馆藏有他的行草《敬覆贴》。宋璲子宋怿有志继承父学,力学工书,书法与刘彦铭、朱思平齐名。明清之际,以倪仁吉和蒋兴俦为著。才女倪仁吉工诗词,精书画。蒋兴俦(东皋心越)书画篆刻俱佳,兼通琴道,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东渡日本,传授治印和书画技法,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

      清代的浦江籍人士王稷、吴凤莱、洪鹤元、项振元、陈浩然、朱寓等,都好书法、绘画、诗咏、篆刻。值得一提的是,到清代后期,浦江又涌现出一批活跃在民间以绘画谋生的民间艺人,大多以写真容、塑佛像、画壁画和绘彩灯等为业,其中一批出类拔萃的画家在民间大显身手,广收门徒,俗称画师,其作品广为流传。其中最杰出的是李维贤,曾为太平军绘制龙虎旗,侍王府壁画为其手迹,其风俗画《坐唱图》传世于今。

      前辈流风余韵,影响及于后世。浦江集中涌现了张书旂、张振铎、吴茀之等著名画家,为中国绘画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三人与潘天寿、诸闻韵一起创立了现代美术史上颇具影响的白社。画百鹤图的张书旂当年与徐悲鸿、柳谷子并称“金陵三杰”,徐悲鸿称他为“古今画鸽第一人”。吴茀之诗书画三绝,为浙江画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张振铎画风粗犷大气,被誉为“长江画派”的鼻祖。稍后,郑祖纬、张子屏、徐天许、张苇研、戚维新等人也享誉画坛。

      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涌现一批新的画家。方增先、吴山明、柳村、张世简、张岳健等均是其中有影响力的现代画家。他们驰骋画坛,成绩斐然。近年来,马锋辉、陈琪、胡良勇、骆献跃等一批新秀声名鹊起。如今,浦江县更是画风日盛,三代喜书、四代善画、兄弟同书、夫妻共画的很常见,甚至还有许多“书画家族”和“书画村”。因传统文化的熏染,拥有大量业余作者的浦江书画非常接近于文人画,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这是浦江书画的鲜明特色。

b

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近年来浦江书画文化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这与浦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近几天,浦江县仙华文景园一期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第七届中国书画节主会场将设在这里。文景园一期工程占地总面积为65公顷,设文化活动中心、书画会展中心、仙龙广场和仙墨湖大坝等。其中,文化活动中心和书画会展中心土建工程已通过验收,现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文景园的推出,对浦江广大书画创作者来说是一件喜事,它将推动浦江书画产业发展。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孕育浦江书画的历史基因,那么,浦江县委、县政府近10多年来实施建设文化大县战略,培育和增强人们的书画文化意识,大力打造书画文化发展平台,则是浦江掀起书画文化新高潮的动力源。”浦江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县书画收藏鉴赏协会主席陈丰松说。

      为完善书画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平台,从1994年开始,浦江县相继兴建了吴茀之纪念馆、方增先碑刻院、山明美术院、浦江美术馆等书画场馆,具备了研究传承、展览销售、交流培训等多项功能,推动了浦江书画作品展览、人才培训和书画学术交流,为书画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各书画场馆征集收藏张书旂、吴茀之、方增先、吴山明、张世简等书画家作品千余件。2010年,浦江县又投资3亿元启动书画产业园项目,其中的文景园将打造成浙江省书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乃至全国书画艺术品交易重要集散地。

      从1995年开始,浦江县政府还每3年举办一次书画节,通过大型书画节会打造书画品牌,营造书画发展的良好环境。据悉,每届书画节都有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外地客商齐聚浦江,从而不断扩大浦江“中国书画之乡”的名气。同时,书画节盛会促进了浦江与外地书画艺术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浦江书画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浦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书画节,当地政府还大力主导以书画艺术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浦江书画文化发展的实力。每年,浦江县都通过书协、美协和书画研究会等艺术团体举办书画年展和其他专题书画展览,积极组织县内书画家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以书画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上墙”活动。各书画场馆长年列展馆藏书画精品,还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书画家到浦江举办个人画展。全县开展学校青少年书画比赛,2004年开始举办的“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主题壁画大赛已成为浦江中小学书画活动的一个品牌。

      为推动书画艺术交流,培养书画人才队伍,保证书画文化可持续发展,浦江县还充分利用书画场馆举办规模不一的交流展览和学术研讨会,邀请书画名家、学者举办讲座。浦江县实验小学、礼张小学已形成显著的书画特色,浦江县中山中学、县职技校都开设了美工专业班,职技校还专门设立美术校区。浦江县文联各协会在寒暑假开设各类书画艺术培训班,招收青少年学习书画创作。

c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多年来,浦江县围绕“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目标要求,积极促进书画文化与经济融合,使书画优势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途径。

       1995年,浦江县建起书画一条街。2006年又对书画街进行了拓展,通过实施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群众进场经营书画作品。如今,书画一条街集聚了大量浦江籍和其他地方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坚持促进书画一条街“名品画廊”经营的基础上,浦江县着力发展商品画市场。该县依托书画特色村、职技校美工班、书画协会等创作力理和义乌市场优势,培育了多个油画(行画)产业基地。举办浦江书画展销周,主动接轨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和义乌文化产业博览会,吸引书画采购商和经销商。同时,组织精干力量赴全国各地招商。据统计,浦江县拥有文化书画产业经营户四五百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年产值逾5亿元,形成了以印刷、书画、文化娱乐和互联网服务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其中书画产业板块最耀眼。

      书画艺术还被融合进水晶、绗缝等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中,提高了这些产品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去年,一幅极具浦江传统特色的绗缝布贴绣《百鸽图》在美国加州华侨中引起轰动。这幅由浦江县嘉泰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工艺美术大师郑新蓝带领20多名民间绗缝艺人历时两个月精心制作而成的《百鸽图》,与收藏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图书馆、由浦江籍著名花鸟画艺术大师张书旂精心创作的《百鸽图》尺寸相同。张书旂的《百鸽图》1941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后,深受罗斯福喜爱,并悬挂于白宫。罗斯福去世后,《百鸽图》移至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永久收藏。这是历史上进入美国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2012年6月8日,浙江美术馆推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张书旂作品展,其中就有这幅《百鸽图》。也正是这次难得一见的画展,引发了同为浦江人的郑新蓝创作巨幅绗缝布贴绣《百鸽图》的念头。郑新蓝创作的这幅绗缝布贴绣《百鸽图》,总共用了1.7万块、2000多种不同颜色的布片,将百鸽表现得栩栩如生。

      书画产业的兴起,还吸引了许多外地艺术家落户浦江。今年上半年,海派著名画家白渠艺术馆在浦江正式开馆。白渠曾师从颜文梁、李咏森大师,后经海上名家黄幻吾、沈迈士等指点,实现了中西画汇融,开拓了画作新径。白渠多年来往返于苏、浙、沪之间,与浦江结下了深厚感情,他认为艺术馆不仅是画家交流的平台,更是自己许多得意之作的归宿。

      据介绍,今后浦江县将重点建设以书画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进一步拓展书画产业资金投入渠道,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书画产业,积极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外资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共同投入促进文化产业的格局,做大浦江“书画经济”。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