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民国风的女篆刻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民国风的女篆刻师

转载 在线管家2016/01/11 14:48: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邵佩玲 朱舒蔚 2461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午后暖阳、清风和煦,沿着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内一条细窄的青石子路,穿过古门牌坊,来到一间透着暖阳的小四合院。一个女子戴着圆框眼镜、围着长围巾、穿一袭长袍,让人恍如穿越到了民国,这位年轻的女子叫周荷英,是浦江县周家刻字的第五代传人。

 

周家刻字店是浦江最早的老字号之一,始创人是周正的太祖父周大忠。清朝年间,周大忠从诸暨老家迁居浦江。为养家糊口,周大忠学会了刻章、油漆等手艺,并传给了他的儿子周烈山,周烈山又传给其儿子周怀青,周怀青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他的儿子周天福。

一把小小的刻字刀从太祖父周大忠、曾祖父周烈山、祖父周怀青、父亲周天福,到如今传到周荷英和哥哥周正的手里,已是整整五代。

周荷英说:“这门老手艺,我想继续传承下去。”哥哥周正赋予传统刻章以艺术生命,还拓展了板刻艺术,用篆刻手法在木板上雕刻人物肖像、山水等。妹妹周荷英从小耳濡目染,也和父、兄一样,爱好篆刻。

周荷英高中毕业后,并没有跟哥哥一样直接从事篆刻工作,而是到了浦江花边总厂从事设计工作,平日里只要有空,她经常跑到哥哥的工作室,玩玩木头,给哥哥帮帮忙。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会篆刻,只知道我是搞花边设计的。”周荷英说,两年前,看到哥哥坚持篆刻的背影,她突然有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周氏第五代的传人,她需要和哥哥一样传承起篆刻的手艺。为此,她放弃了花边设计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篆刻里。周荷英说:“越投入越喜欢,经常会做着做着做到半夜,夜深人静时,看着作品会有种成就感。”

别看周荷英是位女性,工作起来时,周荷英篆刻起来可一点都比男人差,取料、做坯、打磨、设计图稿、刻印,所有工序,一手完成,持锤子、握利刀、锯木头,动作十分利落,有时候像个女汉子。“打磨是最费时间的,用砂纸从粗到细一遍遍慢慢磨,若是特别硬质的材料,更费时间,经常磨的手酸起泡。”周荷英说。

女人总是爱美的,闲暇时,周荷英会利用剩余的材料,如一块小木块、一根小木条,通过打磨,篆刻上一些兰花、小鱼、荷花、小草等,配上绳子,做成一串挂链。“这些小玩意本来只是做起来自己戴的,没想到很受大家欢迎。”周荷英展示了一些她的作品。

在传承和借鉴的过程中,周荷英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除竹木印章外,在文玩和茶席制作中融入了书画金石的元素,她经常将人家扔掉的那些没用的木头讨要过来,花上心思做成一件篆刻作品。

安安静静地做一件篆刻作品,好好地传承祖辈们留下的手艺,这是女篆刻师周荷英最大的目标和愿望。(邵佩玲 朱舒蔚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