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浦江新光村:创意花开古院香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浦江新光村:创意花开古院香

转载 在线管家2016/10/25 22:23:3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钱祎 洪建坚 黄天娇 528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新光青年创客基地 高攀 摄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是个不折不扣的古村落,村里的灵岩古庄园始建于1738年,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但这里又有不得不说的新故事:“五水共治”为它洗尽污垢,政府的大力修缮让古庄园得以较好保留,青年创客的进驻让它焕发生机。美景与创意、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碰撞和融合,在这个村子里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吸引了纷至沓来的人们,使其渐渐成为乡村旅游新胜地。

如今,虞宅新光村已誉为“活着的乡土古村”,其每天的客流量平均达5000多人,周末甚至有1万多人,节假日更为火爆,今年春节长假,新光村迎来了14.5万游客,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又迎来了 11.8万游客。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3月,全国首个乡村旅游创客学院在新光成立,今年8月,新光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创客基地里游客在买花 高攀 摄

新光村曾是有316家水晶加工户的水晶加工重点村,也曾污水横流。“五水共治”赢回清秀模样的她,同许多古村一样在沉寂中开始寻找出路,那么如何在众多古村中脱颖而出,拥有如今的别样魅力?转机出现在去年的10月。

当时,常去新光村的虞宅乡党委书记周占伟,看着修缮后的廿九间里、双井房、桂芳轩等古宅只有几位老人居住,冷冷清清,缺少生机,心中便冒出一个念头:这样一个省历史文化名村,具有传奇色彩的灵岩古庄园,假如仅仅只停留在保护性修缮,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几年甚至数十年后,古宅依然会破败,这个僵局必须打破。

萌生这个想法后,周占伟开始有意识地考虑新光村的发展思路,并跨出了第一步:乡政府出资租下廿九间里的10年房屋使用权。随后,乡里开始接洽一批批投资商,但还是因为距离县城远、投资大等原因,没人来真正投资。

直至当年10月,周占伟遇见了陈青松,陈青松当时在浦江县组建了青年创客联盟,身边有一批想创业但无场地的年轻人。这些创客以文艺青年为主,有情怀、懂艺术,喜欢在青山绿水间诗意生活。

周占伟就带着他们一次次考察,走遍新光村的每一个角落,并对陈青松说,入驻廿九间里有两大前提条件:一是保护好古村落,不能大拆大改;二是打响知名度,吸引游客到村来游玩,并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乡里就提供优惠政策,免除前三年房租,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共同组建以乡政府、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入股的灵岩古庄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理念一致,一拍即合。于是,去年10月开始,新光村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和双井房文创园便驻扎了50多位心怀梦想的青年创客,引进了30多个各有特色的项目:“当岱造型”的地质科普、“一木一叶”的树皮画、“石扁担”的糖果糕点、“简曦花艺”的娇妍鲜花、“二鱼子堂”的雕刻传承……

游客体验葫芦灯制作 陈淇耀 摄

每一家小店,在古村里落地,更不曾忘记生长。

“石匾担”的店主“扁担哥”于敏敏从做手工牛轧糖、绿豆糕、凤梨酥起步,聚集了一大批“吃货”粉丝,这个夏日,又推出无添加手工椰子冻,中秋琢磨南宋古法雪片月饼,最近他又开始钻研南宋浦江才女吴式食谱《吴氏中馈录》,想要复原其中记录的雪方糕、平西饼;二鱼子堂的兄妹掌柜周正和周荷英,除了传承周家刻字,拓展板刻艺术,还将葫芦玩出了“潮味儿”,通过雕刻、钻孔、打磨、装灯等工序,把它们变成了优美时尚的吊灯,吸引了上海稻草人等旅行社定期组团前来学习体验;李字头梨膏糖看到了新光青创园的潜力,今年3月入驻,并引入现场制作供品尝观赏,仅十一黄金周销售额就达4万多元;最近,新光村又引进了VR旅游体验馆,推出网红旅游直播、寻找“廿玖间里”的你、萌宠大赛、创意市集等活动,一个小小的新光村,却仿佛集合了全世界的创意。

如果说生活是一种状态,廿玖间里的创意生活就是最佳状态,而这种最佳状态也不断散发着它的魅力。

游客在体验木雕工艺 张浩钺 摄

创客们在古宅里工作生活,像家人一样串门聊天,周末还会在村里的咖啡厅举办交流活动,弹唱民谣,练咏春,学古筝,表演花艺茶道……年轻创客惬意的古村生活,通过互联网传播,口口相传,让新光村名声远扬,游客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2017年的周六乡村音乐节的门票现在已经卖出去50000张。”陈青松说,有理由相信,明年新光的旅游态势会更好。

猛增的游客量,也为村民带来了财源,做玉米饼的、卖臭豆腐的、包小馄饨的,有的村民摆个小摊,每天就有2000余元的销售额。虞宅乡党委书记周占伟介绍道,现在村里还开办了特色美食小吃50家,今年上半年收入120余万元。新光村的红火还吸引了当地外出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他们开设农副产品展示中心和网上销售平台,组织村民加工米粉面、手工面、番薯粉面、火糕、萝卜干、豆角干等产品。

这些天,乡里开始谋划第二期创客基地,将村中一些老屋租赁过来,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目前有200多人报名,而陈青松也正计划着让新光村成为全国独立歌手集聚地。(作者: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钱祎 浦江报道组 洪建坚 黄天娇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