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骆风:祭扫吴茀之墓
转载
在线管家于 2017/03/17 21:17: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金华文艺
作者:骆风
5167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近年来,我在主持一项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吴茀之艺术论”,为查找有关资料,去了浦江吴茀之纪念馆多次,每次总是受到吴杭(吴茀之先生之孙)馆长的热情接待。有一次,我向他提出个请求,想看看吴茀之先生的墓。他却犯了难。原来,吴茀之的墓建在家乡水库边的山上,要乘船进入水库才能上山,而船要提前安排,临时去找不到船。于是,我和他商议,趁清明节他们家里人去扫墓时,叫我同去祭扫。
说到吴茀之先生的墓,就要先说说他的家乡——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前吴村位于浦江县西部,是吴姓聚居的一个大村,背倚四全山,环绕吴溪水,景色秀美,文风尤盛。吴茀之的十四祖吴渭(1220—1290),宋亡后,入元不仕,在家乡创建“月泉吟社”而饮誉八方,曾向天下文人征诗,印行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月泉吟社》。先祖中较有影响的还有吴莱(1297—1340),也是著名的学者,宋濂的老师。吴茀之对故乡的感情极深,他原名吴士绥,后以家乡的河水为名更名“吴谿”。吴茀之一生常年在外生活,但乡音不改,在画作和诗句间常流露出思乡之情。每次回到故乡时,乡亲们向他求画,他都有求必应。他对家乡的学画者也格外厚爱,他的学生中张岳健(也是吴茀之先生的大女婿)、柳村、张树才、张世煌都是浦江人。
吴茀之原想百年后和挚友潘天寿安葬在杭州,但因为“文革”等种种原因,最终决定和夫人黄丽贤合葬到祖坟边。他曾对学生张世煌交代安葬的具体事宜,如坟要用泥土堆成,墓前的碑要和周围坟墓普通碑一样大小等等。1976年4月,吴茀之在儿子吴始楠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游览了通济桥水库,在祖坟边选定了墓地。他有一张山水画稿,画的是通济湖景色一隅,竹木秀挺,山势峻峭,笔墨极劲健,画右边题句:“1976年4月6日与楠儿同回浦江口占:忆自吴溪成水库,旧游钓地梦中寻。今朝乘兴儿陪访,别具桑梓一段情。”1977年7月26日,吴茀之在杭州病逝。8月1日,吴茀之和夫人的骨灰合葬在故乡的祖坟边,原来的墓碑由吴茀之的好友陆维钊题写。
清明那天,我如约赶赴浦江祭扫吴茀之先生的墓。吴茀之先生的二女儿吴若漪和她的女儿吴晓琳,三女儿吴瑶仙和她的儿子范静年都从杭州赶了来,我们一起去和吴杭的家人会合,有吴茀之先生的儿媳徐菊芸女士、孙女吴薇夫妇和特意从珠海赶来的大孙子吴昌等人。一行十余人,驱车前往前吴村。吴茀之先生的后人分居多处,难得相聚,因为扫墓大家齐聚一堂,嘘寒问暖,格外亲切。饭席上,家人追述起和吴茀之先生相处的种种情形,欢声笑语中饱含浓浓深情。
饭毕,众人来到湖边。通济湖一望无际,湖水浩渺,水天一碧。远山如黛,山花争艳,果然是安息的好风水。岸边停着一艘简易的铁皮机动船,大家扶老携幼上了船,驶向湖心。湖中有几个小山丘,耸立在碧波之上,林木葱郁,满眼绿意。几十分钟后,接近坟山。坟山之左有一椭圆高耸似龟形的山丘,称为龟山;坟山之右有一狭长蜿蜒的山丘,称为蛇山。两山之间有一入口,这在民俗中称作“龟蛇相守”,被视为风水宝地。船由入口而进,抵达通济湖之北的茅坪山山脚,见岸边立有一石碑,上刻“浦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吴茀之墓,浦江县人民政府2010年1月10日立。”大家弃舟登岸,携带祭品,拾级而上。
吴茀之先生的墓在山腰,墓道都是沿山而建的台阶,颇为陡峭,四周高松林立,有曲径通幽之趣。十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墓地,墓地上共有三座以水泥砌成的墓。中间是吴茀之先生的祖坟,是他的祖父母及父母亲属7人的合葬墓。1958年祖坟因修建通济桥水库从别处迁移此地,坟上有1966年吴茀之先生亲自撰写的《移坟碑记》,记述移坟的事略。祖坟左侧是吴茀之先生儿子吴始楠的墓,上世纪80年代吴始楠在国外援建时,不幸因工伤去世。
祖坟右侧为新修的吴茀之墓,坟前的墓碑高约一人许,碑上以仿吴茀之的行书刻“先考吴公茀之,先妣黄氏丽贤墓”。与碑相连的方形立柱以阳文刻吴茀之生前书写的一副楹联“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深”。立柱的柱头刻着吴茀之两方印章的印文“浦江人”“宁作我”。“浦江人”是吴茀之常用的闲印,他以出自“书画之乡”浦江为荣。“宁作我”是诸乐三先生为他刻的,意在艺术上要突破传统自铸风格。墓的左前侧还安置了一套石头的桌凳,以供扫墓人小憩。吴茀之先生作为现代花鸟花大家,能在故土中安享鸟语花香,或可抚慰“文革”十年给他带来的精神创伤。
大家把带来的祭品逐一在坟前摆好,有水果、糕点、酒水等,还有几束盛开的大丽菊。大丽菊是吴茀之生前喜爱描绘的花卉之一,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不少佳作。家人们放了炮仗,点燃了香烛,焚化了冥钞,每人在墓前叩首祷告,我也拈香在吴茀之先生的墓前深深鞠了三个躬。近年来,随着对吴茀之艺术研究的深入,我对吴茀之先生的敬仰之心也与日俱增。他不仅是造诣非凡的书画家,还是诗人、教育家,更是品格高尚的艺术家。
一阵山风吹过,松竹摇曳,烛光闪动,香烟袅袅中,冥钞的灰烬随风飘散而去。吴茀之先生的墓前有一株挺拔的马尾松,有人提议松树离墓地太近,如果砍了松树,视野会更开阔,吴杭说:“我觉得还是留着松树好,松树像爷爷的性格。”
归途中路过四全山,夕阳西下,湖中山丘形如一张张剪影,斜阳的余辉照映在碧蓝的湖面上,偶尔传来几声归鸟的幽鸣,湖面显得分外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