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方非:愿将暇日托翰墨,慰我平生栖迟心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方非:愿将暇日托翰墨,慰我平生栖迟心

转载 在线管家2017/04/11 08:58: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方非 30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苏子言:此心安处是吾乡。身可任意栖居,心却常常漂泊。人世间恐怕最难安顿的就是心灵。芸芸众生,很多人都会孜孜以求,寻求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生活中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认真地从事着一份固定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又痴迷于另外某个领域——有时两者甚至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笔者认识的朋友中,有钻于故纸堆的公务员,有着迷文学创作的水电工,有钟情于乡土文化的商人,也有酷爱诗歌艺术的农民……职业是他们安生立命的依靠,而兴趣则是修身养性,陶冶性灵的寄托。两者在他们身上融合着,互补着,相得益彰,丰富着生命的内涵。

黄东光就是这样一种人。

出生于1965年的黄东光,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山中学、浦江中学任教物理,三年前调至县研训中心担任高中物理教研员至今。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身上却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书法家。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浦江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东光对书法的热爱肇始于大学时期。当时,偶然在朋友处见到《乙瑛碑》帖,碑中的蚕头雁尾及其斑驳的笔画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他。当他在宣纸上写下蚕头雁尾的一横之后,就注定了今生与书法的结缘。参加工作以后,课堂上黄老师饶有趣味地分析物体的受力、运动情况,带领学生徜徉在科学世界中。课余时间,他就在斑驳的点画间流连,与古圣先贤进行着线条、结构的对话。每逢节假日,更是整日泡在房间里临帖学书。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黄东光孜孜不倦地追逐着自己的书法梦,沉醉于《石门颂》的疏朗野逸苍茫高浑;迷恋于《张迁碑》的雄厚朴茂拙中寓巧;为《衡方碑》的宽博丰腴沉郁遒古而叫绝……

东光习字,主攻隶书。起先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朝三暮四,随学随扔,又频繁换帖,盲目地在各法帖间游走多年。所幸,2005年投师书法大家何昌贵门下,专程去佳木斯聆听教诲。在名师指点下,循着“先专后博”的习书之路展开。先习《张迁碑》,“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每遍之后,都与原碑对照,近乎苛刻地找出长短、粗细、断连、欹侧、大小等方面的不足,用红笔勾勒,俟后改正。这样既锻炼了眼光,也加强了控笔能力。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其间,也常做背临练习,一般是看释文写出原碑字样。一年后,看到书上或街头的某字,脑海中就能浮现出《张迁碑》中对应字的模样。依此方法,又临写了《衡方碑》《西挟颂》《鲜于璜》等。有了这些练习后,他把这些碑帖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一是基本笔画的比较,诸如起笔、收笔、交接、波磔;二是相同字的比较;三是整体风格的比较。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用之于习字,竟然有别样的领悟与贯通,再加上名师的点拨,书艺遂不断精进。

综观黄东光三十年的习字历程,远溯金文秦篆,旁涉汉砖瓦当,兼取竹简帛书,如今黄东光的书艺已经卓然有成。观其书作,以《张迁》《衡方》之方正雄强为基,具《礼器》《曹全》规范秀美之笔,参《石门》《西狭》摩崖野逸之气。平中出奇,稳中有险。方笔则肃穆敦厚,方正堂堂;圆笔取清丽流畅,逸致翩翩。工整处,取庙堂端庄威严之气;率性间,摄山林散漫飘逸之风。其参加全国赛事,硕果累累。全国“杏花杯”夺取桂冠,二届隶书国展荣膺铜奖,另有各大赛事获奖颇丰。《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书法专业报刊曾作专门报道,其艺术成果,令人瞩目。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