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陈立新:我的《兰亭序》情结
转载
在线管家于 2017/08/11 09:34: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陈立新
3274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初识《兰亭序》是在童年时代,那时我才七八岁,还未上小学,父亲从《兰亭序》中临摹出“永和九年”“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6个字教我影格。我把父亲写的字放在一张较透明的米字格锦方纸下面,把字影上来。但这些词语太深奥了,我不太理解。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给我讲了《兰亭序》的故事。说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在醉眼朦胧中写就的,一直是王氏家族的传家宝。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的书法,御史萧翼设计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弟子辩才手中骗取来献给皇上,从此皇上天天把玩,爱不释手,以致后来竟把它带到陵墓去了……
因父亲的字写得好,村里许多人就请他写用作喜庆贺礼的对联,我们乡间也叫门对。父亲书写门对时,总要我站在他对面,他每写好一个字,我就将对联往我身边挪一点过来,好让他写下一个字。外祖父是前清秀才。一天,他对我父母说,前不久村里某户人家娶亲办喜事,亲朋好友送来的门对多得几乎挂满了两间房子的墙壁,但他只欣赏写李商隐“恨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对。它大有《兰亭序》书风,不知是何人手笔。这时,只见父亲脸上绽放出了笑容。母亲说,能得到外祖父的称赞可不容易啊。
上学后,父亲更严格地教我练字。我也由影格变成了临摹,临写的是《兰亭序》。父亲要我多读帖,记住帖里写的临写要领,做到“心中有字,落笔有样”。他每隔几天检查我的书法作业,然后指出我临写不到位之处:如“年”字竖画末端应是尖的,像悬针,我却写成了圆头,像垂挂的露珠。“朗”字左右两部分像人两肩应是齐平的,而我写成右高左低,翘脚了……每次点评,父亲总是“润物细无声”地指出我临摹中的毛病,鼓励我要写出“兰”味。父亲的指点让我意识到写毛笔字不容易,非下苦功不可。
上高校念书前夕,父亲将他心爱的《兰亭序》放进我的包里,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农家孩子,能到首都的大学念书不简单,希望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别忘记练好《兰亭序》。”父亲的临行嘱咐鼓起了我人生的风帆。
大二时,我们各个系的书法爱好者相约成立了一个兰亭书社,大家推举我为社长。书社成立后的第一次书法展上,有一张颇有《兰亭序》风范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周日,我按展品上的署名去寻访这位作者。互通姓名后,我们相见恨晚,海阔天空地侃了起来,主题自然是《兰亭序》。由此我知他是个勤杂工,比我年长十多岁,负责校园绿化和清扫工作。令我钦佩的是他临摹《兰亭序》的功夫极深,作为校园环境布置的一些标语都出于他手。
高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某市任教,心想这下我可一边工作,一边好好临习《兰亭序》了。谁知好景不长,这座城市乱了。一天上午,我们几个同宿舍的老师相约外出看大字报。不料当我们回宿舍时,整个宿舍被翻箱倒柜,乱成一团。原来,趁无人之际,造反派来我们宿舍扫“四旧”了。我放在床头课桌上的一本《俄华大字典》不胫而走,父亲送我的《兰亭序》和其他多本字帖被撕得粉碎乱扔在宿舍走廊上。那几天我进出宿舍,看到那些字帖的碎片在我脚下缠绕飞舞,我的心碎了……悲愤中,我振作精神,捡拾起一百多张《兰亭序》的小碎片,又用透明胶把它们粘起来,装订成一本劫后余生的《兰亭序》。
文革后期,我主动请缨调回家乡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当父亲看到这本《兰亭序》,又听我叙说它的遭遇后,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说:“一切都过去了,《兰亭序》是永远撕不毁的!”
与《兰亭序》亲密接触是我退休后应聘到县老年大学行书班任教时。征求学员意见后,我选《兰亭序》作为行书班课本。我与学员约法三章:一学年内一帖临到底,不见异思迁。课堂临写指导、讲评、出行书班刊,均以《兰亭序》为准。考虑到《兰亭序》是一篇较难懂的古文,起始课上,我给学员们逐字逐句讲解了一遍,特别指出在东晋那种“醒不如睡,生不如死”的玄学之风甚嚣尘上时,王羲之能在文中热情赞美兰亭周围优美的自然生态,鲜明亮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旗帜,是难能可贵的。我的讲解使学员们对《兰亭序》刮目相看。
书法教学的关键是课堂临写指导。行书班有六十多个学员。这么多人,我在讲桌上作临帖示范,让老年学员里三层外三层地爬到课凳课桌上围观是不安全的。我从过去在校出黑板报写空心字得到启发,用斗笔蘸清水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要求学员们临习的六七个字,然后用红粉笔勾勒出来。我边写边勾边讲解该字的间架结构临写要点,特别是笔画的起承转合和笔断意连之处。这样,学员不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得清我的临帖示范了,此举博得学员的肯定与称赞。有时,我也让学员上台介绍临写经验和体会,讲他所知道的《兰亭序》故事,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除了一季度出一次《兰亭序》班刊,我们全班师生还一起去绍兴兰亭旅游,从而感受《兰亭序》这篇美文的意境。我们选择天朗气清的一天,一路欢声笑语来到心仪已久的书法圣地。那天,我们流连往返于兰亭的碑刻、亭榭和场馆间。每到一处,我们都欣赏到了妍美流畅的《兰亭序》风采。在“曲水流觞”处,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模拟表演。大家自告奋勇扮演起当年在兰亭雅集上的王羲之、谢安、孙绰等书法家。我们在急湍的清流畔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放飞心灵。一天的兰亭行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后来,我把这一切写成了《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文参与某论文比赛,获了奖。
去年我家新房落成,一个朋友深知我的爱好,把花了个把月工夫绣成的一张《兰亭序》十字绣,作为贺礼送我。我将它装裱后挂在客厅最醒目位置。从此,我与《兰亭序》可朝夕相伴了。最近十多位上海学生来访,他们选择《兰亭序》为背景与我合影留念,我满心欢喜。“咔嚓”,快门一响,《兰亭序》把我们师生永远连在了一起。(作者:陈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