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虞小卿:民国第二伟人竟然是个浦江人
转载
在线管家于 2017/08/12 17:46:5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虞小卿
4666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民国初年,上海《民国日报》发起了一项“民意测验”,旨在“选举”当时中国的伟人。揭晓时,第一名是孙中山,第二名是陈德征,第三名才是蒋介石,一时舆论哗然,这陈德征究竟何许人也?
陈德征(1899~1951)字待秋,浦江县白马清塘村人。曾经以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化学系。五四运动时,联络杭州各校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成为杭州学生领袖之一。陈德征年轻时也是一位文艺青年,与曹聚仁等组织过“新南社”,提倡新文学和社会革命;又与胡山源、钱春江组织文学社团“弥洒社”,出版《弥洒》月刊,推崇“顺应灵感”的文学创作主张,体现传统的至情主义倾向;曾致信《小说月报》,提议变革中国文学,其文艺观点的民族意识得到该刊主编茅盾赞同。我一直以为文艺青年最好是做文艺工作,因为他们往往敏感细腻,而搞政治,理想主义的文艺青年往往是不适应的,然而就那个动荡的年代,充满机遇的年代,陈德征还是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
1926年,陈德征继任上海《民国日报》的总编辑,成为国民党重要派系CC系中的一员,随后又掌握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和文教机关的大权,红极一时。然而他便开始有点忘乎所以,在他主持的《民国日报》中发起民意测验,选举“中国伟人”。他在暗地里还作了些手脚,自己也想弄个榜上有名,以便日后混迹官场时派上用场。岂知他手脚做过了头,出榜那一天他的票数比蒋介石还多,竟然名列第二(第一是孙中山),这便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场闹剧。这一下,闯了大祸,不日即被以“蛊惑民众、破坏治安”罪革职查办。陈德征先是被暂押南京听候处治,被软禁达三年之久,且被蒋介石御批“永远不得叙用”。从此,这个蒋介石的大红人,在上海滩风云一时的显赫人物陈德征,也就慢慢销声匿迹了。
文人陈德征
陈德征写得一手好文章,然而蒋介石的批示,谁都不敢冒犯,这意味着断了陈德征的政治生路及养活自己的生路。以至于他不仅丢了工作,还丢了生活。1937年抗战爆发,携妻先迁余姚,继返浦江原籍,受战局影响,再辗转至武汉,抵达重庆。万般无奈之中,找到昔日的部下,《中央日报》社长陶百川,想求得一个饭碗,才得到一个报社顾问的空头衔。
不过这并没有一劳永逸。1942年,英美等国和国民党商定好战后把租界归还给中国,这属于外交机密,要几方约定,同时发布公告,免得被外界猜测。但《中央日报》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将这个消息发布出来,一时间英美两国的抗议让蒋介石无法收拾。《中央日报》本来就是国民党的党报,竟然惹出如此大的麻烦,蒋介石勃然大怒,调来《中央日报》花名册,看看是否有反党分子,不料再一次看见陈德征的名字,蒋介石感到非常意外,且火气十足,特意批下两句话:“此人尚未死乎?着各机关永不录用。”从此陈德征德政治生涯算是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抗战胜利后陈德征息影家居,1946年浦江县中山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被聘为校董,1951年10月瘐毙狱中。陈坚持让自己的子女学习科学技术,为祖国做些实事,子女亦多成才,次子陈新(星正),研究员,教授,心血管专家,全国政协第七、第八、第九届委员;三子陈星弼,教授,博士生导师,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虞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