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张留在记忆里的照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张留在记忆里的照片

转载 双城2017/12/13 09:41: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原创 作者:潘承双 2764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最近,我在翻阅自己诊藏的相册时,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摄影是我年轻时的业余爱好,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照相机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是我一直以来的奢望,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个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当兵入伍后,我“节衣缩食”,硬是从部队发的微薄津贴费中攒足了买照相机钱,终于买来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当时在连队里这也可谓是稀罕之物了。从此,一有空我就翻阅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对着照相机分析研究,满脑子全是光圈、速度、快门、焦距等摄影术语,通过反复实践和摸索,不断掌握拍摄技巧,我在战友们眼里俨然象个摄影师。

虽然,照相技术算不上高超,但一到节假日休息时间,总或多或少会有战友来找我帮他们照相,都说:在照相馆里照相不自在,太别扭,远不如在我的镜头前来得自然。乃至一些战友寄给女朋友的相片,也出自我的相机。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上刚起床,连里的新兵杜伟就来找我,说是来部队快三个月了,家中父母很想念他,想要我帮他照几张相片寄回家去。

我二话没说,匆匆吃罢早饭,拿起照相机,和小杜一起来到了人称军营风景区的一处竹林边。在树木尚未萌发,小草还没有返青的初春,营房里唯有这片翠绿色的竹林最有生机了。在阳光的照耀下,竹林依着假山,整个影子倒映在一塘清澈见底的池水中,形成的美丽画面,美不胜收。

据说有篇名为《军营第三风景线》的小说,写得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事,作者就是本部队的一位军旅业余作家,这篇小说在南京军区《前线文艺》上发表后,在我们部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为此,团里出资对这处由竹林、假山、池塘融为一体的景点进行了提升改造,整个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美景吸引人,这里也就成了我们部队官兵训练之余休闲的好去处。一到休息日,上这里来拍照观景的人络绎不绝,景美色美人更美,这自然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军营风景线了。

我调整好相机的光圈、速度,选择好拍摄角度,让小杜进入镜头,一切就绪后,就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连队指导员来了,他上来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好好照,多照些反映战士们训练生活的风采照,到时候连里为你举办一期摄影展。”说着,指导员就一边帮我选景,一边为小杜设计各种动作姿态。

就这样,我们一起说着笑着,走着照着,不知不觉,一个胶卷就很快用完了……。

几天后,我把冲洗出来的相片交给了小杜,征得他的同意,也留下一张当作纪念,小杜仔细端详着相片中的自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便迫不及待地把厚厚一叠相片寄回了家中的父母。

不久,小杜的父母来信了,信中说:我们原以为部队生活很紧张,怕你吃不消,从寄回的照片中,我们想象得到部队会打仗,同样也会生活,我们放心了……。

看了小杜父母的来信,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没想到我平时的这一小小爱好,还能为部队赢得这么好的社会声誉。兴奋之余,有感而发,便把这次为小杜照相的前后经过,撰写成一篇题为《照相》的稿子,寄往军区的《人民前线》报社。

没多久,我的稿子居然在报纸上登了出来,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我不仅受到战友们的赞誉,还得到了领导的重用,连队安排我参加团里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采写的稿件时常被一些报刊、电台采用。

随着社会进入数字时代,无论数码相机早已取代了传统的胶卷相机,现代技术改变了过去的冲洗照片的繁琐工序。但是,眼前的这张照片在我心中留下的永恒记忆,自始至终都不会磨灭,它不仅记录了过去,同时,也记录了我人生轨迹的一次重大转变!(作者:潘承双)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