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还是怀旧。与同龄人相比,我的经历似乎比他们更复杂一点,曾经卖过棒冰/修过钟表/打过工/种过香菇/看过牛/教过书(而且教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回想起来自己干过的事情还真多。值得“炫耀”的是:我还在农村担任过村里的团支书。
我是1988年被推选为村团支书的。
自己现在回想起来,也多少有些恍兮惚兮。这多半是因为,我这团支书,是怎么当上的?让我当团支书,是当时乡团委意思。自从走出学校后,我在开钟表修理部,乡团委有意推荐我,就产生了培养我的意思,所以,就谋划着让我当团支书了,多次找我谈话,私下里给我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比如当了团支书很快就可以入党,入了党就能更好地为党工作,如果再进步一点没有什么特殊意外,以后可以接任村里的一把手党支书。那时的我听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我们村虽然位于浦江最边远的山村,当时人口还是比较多,最多时有二千多人口,有青年团员六十几人。当时的农村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刚不久,农村青年都想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青年不是很多,开展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难度。
我在不长的任期里,还干过几件也还算得上是“政绩”的事:
第一件是曾经亲手发展过几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我亲笔签署意见发展的团员中,有的后来参了军,提了干;有的后来入了党,当上了干部。这些人的进步,当然主要是由于他们个人的主观努力,但也不能说与我这位当年的团支书没有关系,是我把他们发展成为团员的,是我帮他们打下了政治上进步的基础。
第二件是,我曾亲自出任导演,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在正月初一连续三年排演过村联欢晚会。那些年农村的经济还是很落后,文化娱乐活动很缺乏,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村二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没有资金我们集资捐款,其实也用不了多少钱。在联欢会上,村什锦班来了,村幼儿园的小朋友来了,村里的青年朋友来了,纷纷上台表演了节目。遗憾的是那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数码相机和手机拍下照片。演出那天在村大会堂,我们为了营造一个氛围,早早地在村主要场所张贴了标语,布置了舞台,也很是像模像样的,看到村民们像看戏一样拿着凳子整齐地坐着看,很是欣慰,居然招来了许许多多周围村子的看客,令我们的小村庄自豪了一阵子。
第三件是组织青年团员义务修路。农村的路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晴天无风时还好走,可是,一阵风吹来,灰尘满地飞,到处烟尘滚滚,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捂住了鼻子和嘴巴,人、车一经过,便升起一团一团的烟尘。一到了下雨天,路面到处是水坑,大家就把裤腿儿挽起来,遇到特别泥泞的道路,有些人还会把鞋子也脱下来,手拎着走走过那段路。鞋子、裤子都沾上脏脏的稀泥,深一脚,浅一脚的,不光鞋子,也把裤子也给弄脏了。走路时害怕极了!稍不留神,就有滑倒的可能!记得每年春节期间,到我们村拜年的客人调侃说这不是拜年,是“拜泥”,语气中却总有一份无奈和埋怨。于是我组织了青年团员们一起修路,多次运来了填路的石灰渣滓把路填平,村民们都对我们表示赞许。
在担任村团支书期间,我自己出钱订阅了《浙江青年报》/《浙江法制报》和《农村青年》杂志等许多杂志,得到了年轻人的好评。
我村的团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和团委的多次表扬,当时县里派下来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组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多次肯定我们村的团工作,在我担任期间,村支部被评“为金华市先进团组织”,我也被评为“金华市优秀团员”(在农村支部还是比较少的)。在一次向团县委汇报工作后,时任团县委书记的韦钟铺找我谈话,说磐安种植香菇很成功,叫我能否种植香菇,做个农村青年种植带头人?于是我发展了浦江县最早的香菇种植,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人称我为“浦江香菇之父”,但是自己没有坚持下去,很是惭愧。
由于有过担任团支书这样一段经历,我与我的小村庄就有了更深一层的联系,我更多了一些关于年轻时代的甜蜜回忆,也多了些自我炫耀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那几次排演联欢会,进一步加强了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以至于后来在学校工作中能更加得心应手。(作者:张必强)
(此文得到了由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共青团》微博上发表,得到了浙江团省委举办的《浙江团情》上发表,浦江团县委是这样评价的:【金华浦江:老团干上课讲述那些年的团事】为了深化共青团改革,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我们全县在今年5月底完成了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七月初我们开展了全县426个村级团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会。为了鼓舞士气,树立典型,我们用这一位老团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为所有新上任的村级团支部书记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农村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更好的服务青年,引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