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因为周璠是道光皇帝的先生的先生,所以潘周家一带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民间故事。
有一年,一个浦江县令去桐庐县调解纠纷,路过潘周家,不知道“文官下轿,武将下马”这个规矩。他坐着大轿子,遇到行人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到了村南的泗洲岭也不下轿,趾高气扬。这件事被周璠先生晓得了,叫孙子周谦光把龙头拐杖背出去,插到村北的石桥头。当天中午,那个县令调解好纠纷回来,到潘周家村北的石桥头,看见路上插着一根龙头拐杖,龙头拐杖上面刻着鲜艳夺目的“圣旨”两个字,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跪下,足足跪了半天。周璠先生看见天快要黑了,叫周谦光去把龙头拐杖背回来。县令和他的随从三步一跪地跟着龙头拐杖来到周家村中。县令见到周璠先生连忙跪在地上,不敢起来。周璠先生请他起来,说:“不必多礼,你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说完,叫家人将预先准备好的丰盛酒席摆出来招待县令他们。等他们吃完饭,周璠先生跟他们聊天。然后,安排住宿。周璠先生把县令领到一个房间,县令当即跪下。原来县令一眼就看到房间正面挂着皇帝御赐的“福”字,又吓出一身冷汗。他再往后一看,后面的墙壁上挂着皇帝御赐的虎画,又不敢转身把屁股对着它。再看看四周挂满了皇帝御赐的物品。县令只得朝四周轮流叩拜。县令整整跪了一个晚上,吃了一个晚上的苦头。直到第二天早上,周璠先生叫县令吃饭,县令偷偷地看看自己的膝盖,膝盖又红又肿,疼痛难忍。
那周璠的龙头拐杖是怎么来的?另外又有一个故事——
清代嘉庆年间,外国佬看到我国很富有,就准备来侵略我国。动手之前,先来试探中国有没有能人,就写一封“反书”,派使者送到朝廷来,信里问:把大象的胆割出来,大象又不会死,应该怎么割?如果没有答复,就要攻打我国。
皇帝看到这封书信之后无法答复,就请朝中大臣想办法。朝中大臣也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因为象胆割出来容易,而象不能死去这一点做不到。皇帝就问自己的先生戴殿泗。戴殿泗听了这件事后,也想不出办法来,就说:“陛下,我也想不出办法。我的先生周璠先生可能晓得,我去问问他。”皇帝想:戴殿泗年纪已经这样大了,他的先生竟然还活着,或许能解决这个难题,马上叫戴殿泗回浙江请教老先生。
戴殿泗日夜兼程赶到先生家中,看到先生身体不好,躺在篾椅上,问候之后,就把事情的经过向先生讲述了一遍。周璠听后对他说:“你呀读书不够用功,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你到书房去,在第几部书的第几页上,讲得清清楚楚,你自己去看吧!”戴殿泗快步走到楼上的书房里,在先生说的那页书中翻开一看,取象胆的事果真写在里面。他看了之后,才知道象胆是随着时辰流动的。在午时,象胆流动到小腿上。
戴殿泗连忙拜别先生,回京面圣。皇帝让人写了一封信给外国使者。洋人一看中国有能人,就放弃了侵略计划。
皇帝知道戴殿泗的先生学识如此渊博,想请周璠入朝做官。不想周璠无心为官,连夜叫村民轮流拖着他的拐杖走,也不知道绕着村庄走了多少圈,一直拖到天亮为止。第二天早上,周璠托人把自己的拐杖送到京城,并捎上一个口信,说自己年纪很大了,无法为国效力。皇帝一看拐杖,磨损得厉害,不问就知道周先生年迈体弱,就让老先生在老家颐养天年吧!念周老先生有为国献策之功,就御赐龙头拐杖一根、棉被一床、虎画一幅、御书“福”字一个。 (作者:潘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