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党和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把培养新一代人民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为此,1951年年初,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在全省筹办15所师范学校。而浦江初级师范学校(简称“浦江师范”“浦师”)即为其中之一。
1951年春,浦江师范由县长颜寿山带头勘址,开始筹建。最初选址在洪溪乡蒋畈(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原私立育才中学校址,因地处偏远,校舍简陋未予定址。后选定为原平安张村白石乡中心小学校址(位于今浦南街道平二村)。白石乡中心小学校舍建于1936年,有6个教室、1个可容400余人的大礼堂、师生宿舍等,布局合理,配备齐全。同时,又征用了附近20亩土地,扩建了一个跑道长400米的运动场。1951年12月,石埠头村献出新建的黄氏宗祠,经改建后办为浦江师范分部,满足了按原计划扩班招生的需要。
浦江师范的教师多数由省委指派或从金华地区各县中学抽调,少数则从小学优秀教师中选拔。教师思想素质好,教学有经验,多数未到而立之年,风华正茂。学校初期由副主委叶明时(富阳县人,后曾担任过浦江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继任校长为楼怀标(义乌县人,后曾担任过义乌县教育局局长)。
1951年8月,浦江师范由省定点建立,同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共4个班,200名学生。报名资格条件是:高级小学毕业;年龄16至25周岁;身高1.5米以上;男女不限。取得考试报名资格必须符合规定,然后按分数线择优录取。学生主要以浦江、东阳、义乌、永康、磐安等5个县的农村青年为主,全部免学杂费,享受甲等人民助学金,由学校负责解决膳宿问题。翌年春季招收3个班,秋季又招2个班。1952年9月,浦江师范共有班级8个,学生410人,教职员工31人,学制均为3年。
根据教育部1952年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的规定,开设语文、算术、代数、平面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地理、历史、中国革命常识、时事政策、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参观实习和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科教学法等课程,每周教学时数为33课时。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各县小学任教,3届毕业生其中分配到浦江县的共有100多人。
1954年秋季,学校停止在农村招生,改为在职小学教师轮训,招4个班,学员190人。翌年春又招4个班,学员175人,学制均为2年。轮训班学员经由金华地区各县文教局推荐,经考试后录取入学。1956年9月,奉令增办速成师范班,招3个班,学生120人,经省统一招生考试后录取入学。1957年2月,因全省师范教育改革和重新布局而停办,全部117名未毕业学生和多数教师并入义乌师范学校。
浦江初级师范学校是我县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学生大都严于律己,学习勤奋,乐于参加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爱劳动,重视并坚持体育活动。这些学生毕业后,奔向各自工作岗位,在教育战线上拼搏,很快成为生力军、佼佼者,许多人成为学校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当上中小学校长。也有的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当选上县人大代表。浦江初级师范学校像星星之火一样,为解放之初浦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作者:谢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