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又到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一家人来到父亲坟前祭扫,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些年头了,坟上早已长满了柴草,但是岁月始终带不走我对他的不尽思念……。
那是个秋雨绵绵的季节,我刚刚调到离家三十多里外的白马镇政府上班,那天上午九时许,突然接到我五哥打来的电话,说是父亲身体有些不适,放下电话,我立即骑上摩托车一头扎进了蒙蒙细雨中,赶到家中时,父亲已离我们而去,父亲就如此安详静谧的走了,看着父亲的遗容,我悲痛万分,止不住泪水往下流,父亲的这无疾而终,想必是在给他自己的完美人生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对于人世间的生死离别,见多了本该是很淡然的,可是对父亲的离去,我的心里至今还总感觉隐隐作痛,如今我才真切体会到了睹物思人是何种感受了。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可有些却会成为永远的遗憾。就在父亲去世的前两天,老父对我说:腿有些走不动,想让我陪他到医院去找医生看看,可我却以工作忙为由,推托说到星期天休息时再陪他到医院去看病,谁知没等到星期天,父亲便匆匆离我们而去,这未尽的孝便成了我心中一个最大的痛,我始终无法解开这个结,心怀愧疚,一连几天的守灵,我陪伴在父亲身旁寸步不离,眼泪哗哗……。
此时此刻,我好像才明白父亲真的是永远走了,以后我只能在心里想念他了。
今天在这里我只想跟天下的儿女们说:趁父母在的时候,好好的孝敬他们,不要留下遗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父亲一生老实巴交,总是默默无闻,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与苦辣。他是远近闻名的裁缝,凭他那精湛的手艺,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人长大成人。父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对我们兄弟姐妹关爱之极,他用那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爱和教育的內涵,良好的家风和人品,造就了我们下一代人的优秀品德,最难能可贵的是父亲始终有一颗平常心。
父亲在我们心中是耿直善良的化身,虽然有时脾气不太好,常常会得罪一些人,但他待人诚恳,谁家有个难处,只要能帮得上忙的,从不推辞。
父亲早年入党,年轻风华正茂时,曾担任过村里的干部,大跃进年代还负责过村集体食堂的管理工作,这些光荣的历史他从来不对人谈起,从不居功自傲;无任遇到多少艰难曲折或蒙受不白之冤,也不会去对谁倾诉。
自从我懂事起,曾几次问及父亲:你那么早入党,怎么现在不是党员了呢?父亲总是避而不答。这一心中之谜一直到我进乡镇机关后,得益于工作之便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关于我父亲文革期间的一份档案资料,才知道父亲原来是因被人揭发其所谓的阶级不分的罪名,而党员身份被除名的,揭发材料大致內容为:身为一名党员,阶级不分,立场不稳,娶地主的女儿做儿媳妇(因我大嫂出身于地主家庭)。而写这份揭发材料的人还是本家族中的一位知亲,可见“史无前例”的那代人的思想觉悟之高,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了,它已完全超脱了亲情、友情、人情的界限。
我知道父亲党籍丢失的真相后,多次想去有关部门为父亲纠正这一错案,但父亲总是劝我说: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我现在年纪又这么大了,也做不了什么工作了,你们再不要去麻烦政府了。我真为父亲的高风亮节而赞叹,这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仰望天空,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常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人不能做坏事,否则要遭天报应的。父亲,您在天堂能看到我们的想您念您之心吗?
今天唯一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是:您的儿孙们过得都很好,人人衣食无忧,愿父亲安息。
最后我想用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父亲》的歌词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还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作者:潘承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