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胡倩妮:子不语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胡倩妮:子不语

转载 2019/06/12 16:15: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胡倩妮 17083 阅读 0 评论 19 点赞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此言虽简,却为我们道出了一番至理。

  晚风吹过山冈,树动山不动。

  流水绕过村庄,水响村不响。

  这个世界,总有些东西与众不同,当其他事物大声喧哗时,它们却选择静默不语。

  譬如夏意深浓时节,地里青蛙、树上鸣蝉聒噪不休,田间的稻穗却低着头,风一吹,谦逊地鞠一个躬,仿佛在向风雨、向农人表达着谢意。

  不语抵万语,不响胜巨响。是非曲直未必要说出口才显得人间有公道,因为公道只在人心里。

  成天喊累的未必干活就多,可能是因为吃不起苦;看似每天在忙的未必工作勤勉,可能是因为效率太低;说话声音响的未必就一定占理,可能是强词夺理;帮人吆喝买卖的未必是朋友,可能是债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分辨需要一定的眼力。明眼人一望便知,自然不必说,看不穿的你说再多亦是无用,不如不说。

  我们乡间有句俚语,道是:“雷声大,雨点小。”通常,在人前夸夸其谈的未必有真才实学,而沉默不语的未必学问就差。放眼我们的周遭,“嘴上诸葛亮,手上四不像”的人不在少数。其实,学问说到底是个人的修行,肚子里有料或无料本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时间会验证和过滤掉很多东西,譬如将物体放于水上,初时可能觉察不出来,但是时间久了,轻的东西自会浮上水面,而重的都将沉入水底。人的才学大概也不例外。

  不语有时也是一种态度。当一群人都在鼓掌赞成一件十分荒诞的事情的时候,你不语,即是对自己操守的一种坚持。不趋炎,不附势,无声的抗议也许就是最好的表态。朋友之间的情谊本不需要刻意标榜,有时你只需站一站位置,别人心中就了然了。历史上,沉默之后那一句“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的回答,让多少称兄道弟、歃血为盟的画面为之失色?

  当真理被无数假象淹没和蒙蔽,子不语,岂不胜万语?但真理仍在,不语它亦在。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