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柳氏文肃公祠是一座非常神奇的古建筑,整座木结构建筑无一枚铁钉,每个角落无一个蜘蛛网,祠堂内没有一个蚊子、苍蝇和蟑螂,夏季还是乘凉避暑的
2009年的一天,浦江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骆崎同志给我打来电话:“傅红耀,听说你正在写一部关于白马桥阻击战的长篇小说?”我说:“是的,不久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
我县北部山区檀溪一带,“陈”姓为多,素有“陈北角”之称。檀溪陈氏的始祖叫陈硕,他来浦江后不久居住在车方村(今檀溪镇会龙桥村附近),所以“檀溪陈氏”又称“车方陈氏
“我叫张洪波,反弓张,三点水的洪,波浪的波。”88岁的张洪波声音洪亮,是采访过的老兵中,少数绘声绘色地说出自己名字写法的老人。看得出,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元代初年的月泉吟社,是古代诗坛上很有影响的一个诗社;其传世的集子《月泉吟社》,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对此作一番考察,可以了解宋元间文人结社的情况,以及当时的
说起身份证,恐怕是人们最为熟悉、最常用的证件了。但你见过距今70多年前的“国民身份证”么?我县的乡土文化爱好者江东放在乡间采集文史资料时就“淘”到了一枚。这枚身
日前,记者在浦南街道他女儿家见到了抗战老兵黄贤锡。虽然他已经96岁高龄,但身体硬朗,要不是个把月前摔伤了右臂,摆开架式还是一条好汉。听说记者来听他讲年轻时打日本
淡竹岭山路十八弯,弯出青石板的百年之梦具有千年历史的淡竹岭古道是古代诸暨、浦江北部山区居住的人们出山进城的必经之路,历史上称为官道。淡竹岭古道位于中余乡冷坞村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美国参战,亚太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盟军海空军对日本发起逐岛进攻。日军损失严重,节节败退。英国与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在南太平洋采取联合行动,夺
浦江县城东海拔98米的龙峰山上,至今矗立着一座千年古塔,它是浦江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最古老的建筑———国家级文保单位龙德寺塔。 龙德寺塔已有近千
浦江境内最长河流壶源江发源于我县最西边的曹源,经最北边的潘周家流向富春江。 壶源江上第一大桥上是虞宅村的席场桥。景色迷人的巫山脚下的席场桥
宝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儿子,出生时间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时。他生下来就有很多瑞象,骨气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长
八年前的2005年,作者曾在上海《大江南北》杂志写过一篇《长波浩荡》,介绍大革命时期的中共老党员黄长波“脚踏两个革命潮头”,又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参加党领导的
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中苏边境的火药味特浓,当年的4月和12月,我国破天荒地在一年之内征了两次兵。为防备苏联的核打击,毛主席发出“深挖洞”的号召,
陈氏宗祠位于清塘自然村东部,清代建筑,坐东北朝西南,三进五开间。第一进门厅,抬梁式结构,四柱落地,明、次间各设进门,明间大门前有抱鼓石一对,明间金柱与后檐柱之间
钟鸣族聚,古钟为召集商讨族事,实施族规所用。 塘波村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虽到过多次,但仅为缅怀先人和接受洗礼而去。当我真正走进塘波村,却发现它
飞机失事,发现盟军飞行员 1944年9月16日下午5时许,浦江境内,东南方向天空传来沉闷的“嗡嗡”声,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尾巴”,飞至浦江县圣云
说到皇帝的圣旨,就会想起电视里的宦臣展开一卷黄纸,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顿生威严肃穆之感。我县岩头镇礼张村一位姓张的有心人收藏了一道圣旨,近日记者有
打开近、现代中国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座座丰碑矗立,一曲曲长歌浩荡。在卷首辛亥之岁那场颠覆旧制、扭转乾坤的巨大变革中,浙江儿女前赴后继,浴血搏杀,名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