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西街有一座古老的贞节牌坊,中外游客游览古街时,这里往往是他们驻脚仰望时间最久的所在。因古建筑旁并无相关文字说明,牌坊上两片小字又因牌高字小很难看清,游客想了解详情只能询问坊边老者,但也鲜有能说出今
明朝嘉靖年间,奸臣当道,明王朝已衰败至极。当时日本一些武士、浪人和不法商人等,同中国豪富、地主、奸商勾结,入侵我东南沿海,大肆烧杀抢掠。朝野震惊,举国哗然。明朝廷只得调兵遣将前去抗战,然终因抵御不力,
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民间传说中的颜乌就出自浦江孝门。孝门村因而披上了一层神话般的传奇色彩。
孝门桥头传佳话文化礼堂饭菜香11月27日上午,我们随县民协老师们考察郑宅镇孝门村孝义文化,刚到村里的文化礼堂就闻到浓浓的饭菜香,原来居家照料中心食堂大师傅在烧菜。循着饭香,老人们陆续前来用餐、打饭。一
上海申新九厂在浦江老辈人口中耳熟能详,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许多浦江人经介绍在这个厂里做过工,后来大都在上海退休,并因此改变一个个家庭的命运,像我的一个伯父就是如此,一个姑姑则从申新九厂下放回农村老家。申
巡检司桥坐落于浦阳江的浦江与诸暨交界、安华水库库尾处。“巡检司桥”的名字与此处曾设立过的巡检司息息相关。 古代巡检司一般设置在关津要道,州县交边区域、距治所遥远之地、流民往来集聚之处等也有设置,其主
发现上山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以虬劲雄沉的姿势,将浙西山地与浙东平原联系了起来。江洄谷潜,苍山无际,这里曾上演过无数故事。2006年11月5日,考古工作者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浦江。三天后他们宣布,找到了人类
头顶白色圆帽,戴着棉布口罩,系着白围裙,前面缝个兜,装着些小工具,这便是曾经的“浦棉人”最常见的一身行头。 每次听人说到“浦棉人”,我都会下意识地想到那一方处在城市喧嚣中的世界——浦棉生活区。虽说只
经历这三、四十年的中青年一代,品阅收藏赵公仲润先生(以下尊称赵老)诸书法的应该不在少数。而在我看来,这数十年里,智慧生命、精神食粮依赖赵老“甘乳”哺育的,更不在
我国自古就有许多烟民,那时所抽的都是旱烟,以竹管烟筒为吸烟工具,烟丝多自制,一些村民自己种植烟叶,晒干后请人加工。市场上也有出售烟丝的摊位,乡民们可购,也可拿自
这是一封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沈钧儒致普通百姓方克均的信,已历经半个多世纪。 方克均(1887~1961)又名方崇儒、方如意,浦江县仙华街道田畈
“六陈”泛指稻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和芝麻等六种粮食,以其可以久藏﹐故称“六陈”。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非常关注“六陈”市场。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党和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把培养新一代人民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为此,1951年年初,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在全省筹办15所师范学校。而浦江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为抗击倭寇入侵,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浦江、东阳、金华等地招募兵员,统称“义乌兵”。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指挥有方、英勇善战,史称“戚家军”。戚
石井寺建于吴国建衡二年(公元271年),距今有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寺庙坐落在虞宅凤凰山后的一个山坳里,四周五座小山包紧紧环绕,恰似一朵莲花。 石井寺
冬至那一天,天气寒冷,我随几位乡干部前往虞宅村去了解砖雕墙艺术文物。踏在第三期旧村改造被拆除老房子的一大片废墟中,看见屹立在村中央青砖黛瓦的古建筑虞宅大厅,尤其
九皋殿是一座供奉白鹤圣帝的庙宇,坐落于岩头、黄宅、大许三乡交界处之湖桥村,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九月,竣工于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九皋殿名称源自《诗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军由江西玉山经白沙关再次攻入浙江。当时清政府布置在浙江的兵力很少,只有绿营兵五六万人,兵力分散,战斗力低,他们在
-01- 浙中丘陵山区的浦江和诸暨交界处有一座山,最高峰名曰罗汉峰,山那边是诸暨,山这边是浦江。四周众山头围绕,从东边看似青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