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的身份,有一点点特殊。首先,他是画家。陈琪出生在浙江浦江,那里本就是书画之乡,崇尚书画的民风古来有之。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琪在幼年就喜欢上了画画。
阳春三月,乡村处处皆美景。大畈乡湃桥村黄岭古道更是别有一番天地。该村村委会主任毛再炎个人出资28万元修黄岭古道更是传为美谈。 “这里的亭子、连廊
含笑伫立的荷花,欣花怒放的牵牛花……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工笔画,3月25日,对于洪雯丽来说,一个只有八岁的女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她在班级里举办了人生中第一次画
张永荣和他画的家乡老槐树。 记者许健楠文/摄 本报“走进高铁时代”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南京组抵达南京后,特地拜访了一位金华籍老人,聆
郑隆喜,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47岁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对锁具痴迷。十年磨一剑,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荣登“锁王”宝座,一年造锁
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绘画大师方增先,荣获本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方增先先生和他同时代的画家共同开创了浙派人物画这一当代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品种。
每天早上7点,无论刮风下雨,一位老人都会准时来到黄宅镇镇区的一处办公室,戴起老花镜全神贯注地修改一份份资料。 他叫黄遵鑫,今年71岁,是黄宅镇文史研
68岁的老人,种田、养猪,为已故的儿子偿还25万元债务。而这些债务,她没有法律上的偿还义务。15年来,她起早摸黑,不埋怨,不叫苦,坚定地走着漫漫的“子债母还”之
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号笃甫。礼张村人。生于1900年8月6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二日)。幼年即喜涂抹,见奇花异草,以至墙壁图案,常逗留描摹。
以紫禁城与皇家园林两大红墙为主,结合江南园林、皇家园林的相互融合,将江南太湖融入宫墙墙壁,用泼墨的天际表现风云变幻,表达一种急促、紧张的情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
吴茀之先生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一个群峰环峙,碧水中流,山水灵秀,聚居着三四百户人家的大村子。祖上门祚衰薄,父申卿公为秀才,能画仕女及钟馗。母黄氏
于能模(1893~1966)字锡林,号型甫,校名伯度。大溪前于村人。生于1893年1月9日(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家境贫寒,父贤求,业农,母葛氏,勤劳经
赵良佐(公元1291年~公元1318年)字子有,是元代浦江比较有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才华既得益于后天的努力,也得益于先天的基因遗传,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
浦阳镇帅、提镇公张祚,是一位抗元志士,是一位深受浦江士民敬仰的先贤。今年是张祚诞辰八百周年,专写此文,以表纪念,并为浦江留下一段文史资料。
浦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当中灿若星辰的又有哪些浦江名人先贤呢? 浦江县府办副主任张伟文爱好古籍版本的鉴定、收集、研究。据他统计,25部正史中,记
在浙江省浦江县,同样也是残疾人的张淑娟一直在为一个梦想而努力,她要创办一所残疾人学校,让所有的残疾人远离歧视,获得真正的尊重。她一直在用她的拐杖,为这个梦想坚强
作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浦江乱弹,音乐高亢激越,表演粗犷奔放,富有乡土特色。跟绝大多数传统戏剧一样,浦江乱弹基本上是靠口耳相传,文字记载奇缺。翻阅各种地方史
平常人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却经常能陪同左右;日理万机的首长们运筹帷幄,在他面前却像个听话的学生。这位从1992年起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非同一般
黄继业是浦江县花桥乡前坞村人,这小伙子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还能在酒瓶上作画,在汽车上彩绘,在墙上绘水墨画,是个快乐的书画达人。 “我从小喜爱书画
浦江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尤以文学、书画为著,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在其著名的《浦阳人物记》中,对浦江不吝溢美之词,赞曰:浦江壤地,虽不越一百里,仙华山拔地而起,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