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全部分类

article_tougao_banner.jpg

    • 头条推荐杨钦飚:新春心语

      窗外的烟花正盛放得绚烂,嘴角的祝福尚留着余温。又是一年的流转,在人生纵横交错的街口,我们走走停停,再一次别离或重逢。 记得小时候,春节作为孩子们期待了整整一年的重要时刻,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容撼

      #文学#
      2019/06/04 22:54:03 · 1704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收拾老人

      死亡是人生的大事,在传统的乡村尤为重视。小时候,办丧事是一项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稍有疏忽,就会出错,死者的子女被人戳脊梁骨,还要戴上一顶不孝的帽子,需要一个专职

      #文学#
      2018/03/09 14:49:51 · 1367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谢青松:浦江师范散记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党和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把培养新一代人民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为此,1951年年初,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在全省筹办15所师范学校。而浦江

      #资讯#
      2018/03/08 13:43:06 · 472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张必强散文集《远去的年华》序 王向阳 我与同乡张必强素昧平生,至今未曾谋面,不知道他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在网

      #文学#
      2018/03/07 08:28:09 · 391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接生

      一九七三年元宵,妈妈的大肚子痛起来了。爹爹赶忙跑到郑宅上街路,请郑仙钗来我家接生。当晚,在床柜上临时铺了一张床,我和接生婆睡在一起。因为怕生,我像僵尸一样直挺挺

      #文学#
      2018/03/01 16:46:09 · 295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剃头

      小时候,对手艺人称呼有别,脑力劳动的叫先生,如风水先生、算命先生,以示尊敬;体力劳动的叫师傅,如木匠师傅、泥水师傅,还算客气;低贱的叫佬,如剃头佬、阉猪佬,语含

      #文学#
      2018/02/28 11:28:05 · 3997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同学情谊醇如酒

      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珍藏和品味,现在的我已近知天命,对于这一切都有了更深地体会。同窗之情作为一种最真挚的友谊,一直在我的心中留存,每每想起那

      #文学#
      2018/02/22 14:29:40 · 451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牙郎

      小时候,每当妈妈看见我解开衣服上的纽扣,就说像卖牛佬,就是牛牙郎。令我印象最深的,无论是牛牙郎,猪牙郎,都穿大襟对开的衣裳,不扣纽扣,成为一种职业标志。

      #文学#
      2018/02/22 12:26:36 · 385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鱼冻,儿时的美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中普遍缺衣少食,一年到头难得沾到荤腥,儿时的我们天天盼望着过年。 过年时的菜肴明显比平时要丰盛一些,其中有一碗鱼冻最令人回味,

      #文学#
      2018/02/15 14:45:00 · 290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牵公猪

      小时候,有位同学的爷娘都牵公猪,男的叫公猪爷爷,女的叫公猪嬷嬷。牵公猪虽是贱业,可公猪爷爷觉得不偷不抢,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刘备东

      #文学#
      2018/02/12 08:47:17 · 406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嵊州金庭朝圣记

      世族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个家族名称,有世代显贵的家族的含义。唐朝史书说“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之比”,可见当时世族的繁盛,而王羲之就是出

      #文学#
      2018/02/07 22:42:41 · 3756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阉猪

      小时候,每当看到人家阉猪,我们小孩总是感到特别好奇。猪长到一定阶段,除了留种,都要阉割,切除睾丸或卵巢,以便圈养育肥。 雄猪养到三十来天,长到十五斤

      #文学#
      2018/02/06 11:07:48 · 10046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永恒的记忆:海狮自行车

      空闲时我经常骑着我的美利达自行车驰行在浦阳江生态绿道上,骑着它穿行在柳浪闻莺的江滨岸边,那份惬意,不就是一曲雅歌之后散在空中的余韵吗?同时也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我第

      #文学#
      2018/02/05 07:54:30 · 553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黄贞祥:自行车的故事

      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很受人们的青睐,曾经风光一时。凡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都有一段和自行车的不解之缘,说起有关自行车的故事,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

      #文学#
      2018/02/03 20:49:32 · 351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杀牛

      小时候,每当村里屠杀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水牛的时候,四周总是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我默默地站立一旁,看到此情此景,心里堵得发慌,不是滋味。我从小放过水牛,知道

      #文学#
      2018/02/02 10:22:28 · 459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李文戈:浦江子弟今安在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为抗击倭寇入侵,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浦江、东阳、金华等地招募兵员,统称“义乌兵”。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指挥有方、英勇善战,史称“戚家军”。戚

      #资讯#
      2018/02/01 20:48:16 · 552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杀猪

      “欧嘞嘞……欧嘞嘞……欧嘞嘞……”,一边是肉猪声嘶力竭的嚎叫;“妞……妞……妞……”,一边是家庭主妇低沉的叫唤。小时候,每到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总会遇

      #文学#
      2018/01/28 15:56:23 · 327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承双:冬日里的上河村

      借上河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之东风,近日,趁这余兴,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上河村。沿候中公路一路向北,过大畈拐过一个弯,一座高高的吊脚楼便映入眼帘,“上河到了”

      #文学#
      2018/01/24 11:16:35 · 351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修钢笔

      小时候,家乡流行这样的说法:插一支钢笔的是中学生,插两支的是大学生,插三支以上的肯定是修钢笔的师傅。 一般修钢笔的师傅岁数都挺大,有的是固定摊点,也

      #文学#
      2018/01/22 19:48:04 · 370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朱耀照:图书馆借书记

      年轻时喜欢看书。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低,不能多买书,我便办了县图书馆和工会图书馆两个借书证,经常去借书看。 当时的县图书馆在老县基北边一楼,分借书室和

      #文学#
      2018/01/19 11:03:40 · 5317阅读 ·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