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清朝康熙年间,大畈有个名叫尚绅的,尽心侍奉父亲到终老,他的母亲郑氏七十多岁,久病不愈,别人都说就算扁鹊再世也治不好了。尚绅哭泣着说,我听说古人
与郑义门有关的历史名人,大家都知道得不少。宋濂、方孝孺、吴莱、方凤、吴直方、柳贯、刘基、戴良、黄溍、王袆、朱丹溪、张孟兼……,整整一大串。可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也
弃职县丞诚心济难民 铁血莽汉无意攀富贵 自打趁着酒意嘲弄了陆知县之后,郑德璋到底感觉到自己有些鲁莽,心里颇惴惴不安,也暗暗提防陆知县寻机
黑面郑绮临终倡义居 痴心小姐有心慕英雄 夜阑人静,一灯如豆。 昏黄的灯影里,一间破旧茅屋的边角支着一张破床,一张破被裹着
浙江浦江白麟溪畔一间简陋的茅屋里,一位叫郑绮的老人临终前召集子弟歃血为盟,要子孙以耕读为本,时代同居,永不分家。于是,这户郑姓人家拉开了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
在八十年代,由浙江文学志编纂委员会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的《浙江省文学志》(浙江省志丛书)中,介绍了民俗学家洪亮简史及作品《浙江歌谣(甲集)》。书中介绍:“洪亮(1
不知为什么,我喜欢把街路比作一条穿越古今的河流。 大凡生命之河,总是由高向低流淌,奔涌,追逐,和缓时泛起粼粼微波,激越时绽放水的花朵,河床上是坚
翻开浦江历史可以发现,自从有了月泉,浦江的文脉就开源了。 据《光绪浦江县志稿》载:月泉,县北二里,源出于仙华山之下,其泉随月为消长,自朔至望则盈
一、浦水汤汤师恩绵长 在我的脑海中,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温和善良的长者,身形伟岸,面容和蔼,眼神深邃。拈几绺长须,或在青萝山房执卷而读,或在东明精舍侃侃而谈
在浦江郑义门,沿白麟溪东行百余米,可见南岸有一个亭子翼然临于一口方井之上,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孝感泉”。据说,这泓泉水是因为郑绮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蓦然涌现的。
郑氏宗祠有古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历经沧桑与风雨,精忠赤诚志不移;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大材堪为用。此柏号称“精忠柏”,因是明初文学
午后暖阳、清风和煦,沿着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内一条细窄的青石子路,穿过古门牌坊,来到一间透着暖阳的小四合院。一个女子戴着圆框眼镜、围着长围巾、穿一袭长袍,让人恍如
檀溪镇下宅村地处浦江县城北约30公里,这里群山起伏,风景旖旎,古朴的山村中还有一座典雅的古建筑——“驸马第”。驸马,是皇帝的女婿,驸马第也就是皇帝女婿的住宅。那
2006年10月底,我偕夫人应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席骆有云之邀,到义乌参加了“倪仁吉诞生400周年纪念会”及“倪仁吉学术研讨会”,在为时三天的时间里,参观了义乌市文
53年了,浦江抗美援朝老兵郑春山一直很低调,并不与人说起这件往事—— 1962年10月6日,北京,怀仁堂,秋晴。
在浦江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中,有一位叫石宝琛的中校营长,阵亡于汤溪。70多年来,他的阵亡细节一直无人知晓。 前不久,居住在舟山的83岁老人吴如荣(
我叫傅云炳,是白马镇利丰村人,出生于1930年3月,我老婆傅巧云,从小被我父母领来做女儿,其实是当童养媳的。 1945年,我16岁,亲眼目睹了日
我的父亲朱耀章,是国民革命军第87师259旅517团第1营营长。 我爷爷朱杏生是靠画画谋生的,因为家境贫苦,1925年,我的父亲参军入伍,那时我
在很多人眼里,90岁的黄展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抗战老兵。 除了耳朵有点背外,黄展明身体还算硬朗,思路清晰。整个采访
说到皇帝的圣旨,就会想起电视里的宦臣展开一卷黄纸,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顿生威严肃穆之感。我县岩头镇礼张村一位姓张的有心人收藏了一道圣旨,近日笔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