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中普遍缺衣少食,一年到头难得沾到荤腥,儿时的我们天天盼望着过年。 过年时的菜肴明显比平时要丰盛一些,其中有一碗鱼冻最令人回味,
世族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个家族名称,有世代显贵的家族的含义。唐朝史书说“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之比”,可见当时世族的繁盛,而王羲之就是出
空闲时我经常骑着我的美利达自行车驰行在浦阳江生态绿道上,骑着它穿行在柳浪闻莺的江滨岸边,那份惬意,不就是一曲雅歌之后散在空中的余韵吗?同时也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我第
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很受人们的青睐,曾经风光一时。凡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都有一段和自行车的不解之缘,说起有关自行车的故事,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
借上河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之东风,近日,趁这余兴,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上河村。沿候中公路一路向北,过大畈拐过一个弯,一座高高的吊脚楼便映入眼帘,“上河到了”
年轻时喜欢看书。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低,不能多买书,我便办了县图书馆和工会图书馆两个借书证,经常去借书看。 当时的县图书馆在老县基北边一楼,分借书室和
火熜是童年时一种不可或缺的取暖工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寒冬,百姓为了御寒,一只火熜终日不离手。 乡村的冬天是悠闲的,村民们喜欢聚在向阳的墙脚晒太
童年像一条小溪,流淌着轻快的五线谱。童年像一朵朵浪花,层层叠叠,魅力无限。童年像闪烁的星星,五彩缤纷,照亮漫漫人生路。童年是懵懂无知的,天真无邪的,快乐美好的。
“补缸哦——补甏哦——”,小时候,循着这样的吆喝声,我经常看到补缸师傅拎着一只包,装着—把小铁锤和几把钢錾,还有盐卤、铁沙和钢钳等材料,上门服务。
村里人都说阿花是近视的女人,其实她既不戴近视眼镜,更不眯着眼看人;只是眼光短浅,看在自己鼻头尖上;急功近利,乱点鸳鸯,把漂亮能干、握笔杆的教书女儿,许给了手拿砖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玩输送罗湾多云。 ——元稹 冬至前后,泼水不流。江南的浦江滴
还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穿过的用布做的暖鞋吗?相信60/70/80后的大多都是穿着暖鞋过来的。暖鞋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现在这些鞋子比不了的,那就是舒适。
时令已是深冬,到处一片肃杀,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寒冷。凝望着天空,期望着今冬的第一场雪,可是到现在还看不到一点要下雪的迹象。 记忆里,冬天的雪是洋洋